二、M2/GDP歷史數據
年 份 |
M2指標值(億元) |
GDP絕對額(億元) |
M2/GDP |
2021年末 |
2382900 |
1143669.7 |
2.08 |
2020年末 |
2186795.89 |
1013567 |
2.15 |
2019年末 |
1986488.82 |
986515.2 |
2.01 |
2018年末 |
1826744.2 |
919281.1 |
1.98 |
2017年末 |
1690235.31 |
832035.9 |
2.03 |
2016年末 |
1550066.67 |
746395.1 |
2.07 |
2015年末 |
1392278.11 |
688858.2 |
2.02 |
2014年末 |
1228374.81 |
643563.1 |
1.9 |
2013年末 |
1106524.98 |
592963.19 |
1.86 |
2012年末 |
974148.8 |
538580 |
1.8 |
2011年末 |
851590.9 |
487940.2 |
1.74 |
2010年末 |
725851.8 |
412119.3 |
1.76 |
2009年末 |
610224.5 |
348517.7 |
1.75 |
2008年末 |
475166.6 |
319244.59 |
1.48 |
2007年末 |
403442.21 |
270092.3 |
1.49 |
2006年末 |
345577.9 |
219438.5 |
1.57 |
2005年末 |
298755.7 |
187318.9 |
1.59 |
2004年末 |
254107 |
161840.2 |
1.57 |
2003年末 |
221222.8 |
137422 |
1.6 |
2002年末 |
185006.97 |
121717.4 |
1.51 |
2001年末 |
158301.9 |
110863.1 |
1.42 |
2000年末 |
134610.29 |
100280.1 |
1.34 |
1999年末 |
119897.9 |
90564.4 |
1.32 |
1998年末 |
104498.5 |
85195.5 |
1.22 |
百科:通常認為,這一指標比例反映了一個經濟的金融深度。但M2/GDP比例的大小、趨勢和原因則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。M2/GDP實際衡量的是在全部經濟交易中,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易所占的比重??傮w上看,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金融化的初級指標。通常來說,該比值越大,說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。
過去4年(2008年-2012年),中國貨幣供應量激增50萬億元,幾乎翻番。其與GDP之比,也是一路水漲船高。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,既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.5倍的水平,那么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。但現在,貨幣總量已足足高出22萬億。
截至2012年年末,中國的M2/GDP達到1.88創下新高。而同期美國的M2余額為10.04萬億美元,截至2012年3季度,GDP為15.81萬億美元。這是什么概念?等于是中國一塊錢的貨幣供應,只撬動了五毛錢的GDP;而美國,一美元拉動最少1.5美元的GDP。
中國在經濟貨幣化提高的過程中埋下了不少隱患。具體表現形式有經濟領域泡沫資產存在、運營效率低及落后產能過多、貧富差距越來越大、房價與物價調控陷入兩難、經濟體制結構改革陣痛等。
相比其他國家,中國的貨幣化速度也過快。根據世界銀行的M2/GDP數據顯示,美國貨幣化走勢曲折向下,巴西、俄羅斯這些新興經濟體雖然總體趨勢向上,但也 不如中國貨幣化率走勢陡峭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,M2/GDP從1978年的0.32增長到2012年的1.88,在34年間擴大了近6倍。
三、M2/GDP相關數據圖表





|